济南小伙帮扶六旬出狱老人融入社会,“他想死后捐赠遗体”

时间:2022-04-12   点击:918

#头条好心人# #暖心社工在身边#

“自己死了之后,希望年轻人换上自己的‘零件’能好好活,希望科学家拿自己的身体搞研究,治更多的人。”

一天,杨大爷(化名)找到了孙浩@社工孙浩 表达了想要死后捐赠遗体的意愿, 这个34岁的济南小伙深感震惊,他没想到,这位最初对生活失去信心,抵触社工帮助的老人拥有如此的想法。

“一个老人没有多少文化,甚至说不出自己身体的哪个器官可以捐献,但却做出了这样的决定,也许这就是社工的力量吧。”孙浩说。

济南小伙帮扶六旬出狱老人融入社会,“他想死后捐赠遗体”

孙浩

“他无儿无女,自暴自弃”

孙浩大学一毕业就进入济南社会福利院,成为了一名社工。在该岗位上,他一干就是12年。平日里,他和同事们致力于服务城市特困人员,包括孤寡老人、智力障碍人群、成年孤儿等。

孙浩的重点帮扶对象是城市特困老人,杨大爷就是他众多帮扶对象的一个缩影。

“眼前是一个由各种破旧建筑材料和帆布拼凑而成的不能称之为房子的狭小空间,更是散发着一种奇怪的味道,里面混合着剩饭、被子发霉、劣质卷烟的气味。”谈起四年前夏天初遇杨大爷的场景,孙浩还历历在目。

杨大爷所在的社区了解到他的特殊情况后,向街道及区民政局提出申请,希望老人可以入住社会福利院。在入住福利院之前,孙浩所在的福利院需要走访入户,了解老人的身体情况和心理状态。“那时候60多岁的杨大爷刚刚出狱,入狱近30年,父母已不在人世,兄弟姐妹也不想和他联系。他的状态就是自暴自弃,就想着街道给他安排哪里他就去哪里,有个住的地方就行。”

起初,老人对孙浩的到来似乎很有抵触。他尝试多次与老人搭话,聊的都是家长里短,“您吃了吗?吃了什么呀?”可是老人总是挤出几个“嗯”“啊”敷衍回复。“我能理解,毕竟老人当时无依无靠,就是一种听天由命的状态,对生活完全没有信心。”

杨大爷搬来福利院后,孙浩心中就一个愿望——帮助老人重燃生活的希望。福利院的护理人员们精心为老人提供着生活服务,为老人擦洗身体,换洗衣服,打扫房间。而作为社工的孙浩,则主要从心理方面帮助老人打开心扉,融入生活。

孙浩尝试着通过天天陪伴老人的方式走进他的心里。他以最基本的日常生活问题沟通,可老人即使回复也总是保持着距离,孙浩明白,那只是老人对工作人员的客气回复罢了。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一天天坚持着,热心地找杨大爷聊天,到杨大爷的房间里陪护他,就这样,他们探讨的内容从最初的生活话题越来越敏感,深入到了老人的心事;从孙浩提问杨大爷被动回答,到杨大爷主动倾诉着过去的生活,包括工厂的日子和服刑的经历。一次聊天中,他得知杨大爷因在工厂工作时与工友发生冲突,被判无期徒刑,入狱后经历了家庭分崩离析、爱情消失等一系列打击,他也更明白了杨大爷丧失生活信心的原因。

除了打开杨大爷的心扉外,孙浩还举办了融入集体的文化活动,例如书法、绘画、合唱,引导杨大爷积极参与。“他在狱中毕竟待了30年嘛,这30年社会也有很大变化。”孙浩担心老人难以适应当下的互联网时代,还教他使用智能手机和电脑。

济南小伙帮扶六旬出狱老人融入社会,“他想死后捐赠遗体”

孙浩为老人举办合唱活动

“其实老人还有侄子和侄女,不过他们并不太想和老人交往。”孙浩希望老人出狱后可以再次感受到家人的牵挂和温暖,多次和他的家属进行沟通。终于,老人拨通了和侄子侄女的视频电话,“他觉得生活更有意义了。”

此后的日子里,孙浩常常看到杨大爷和其他老人一起下棋打牌的场景,大爷脸上洋溢的笑容也日渐多了起来。

他签署了遗体捐赠书

“他心态有了很大改变,之前有些老人生病了可能不太配合治疗,但是他遇到问题接着就和我们说了。”

年事已高的杨大爷住进福利院的第二年患有了脑血栓,步履蹒跚,讲话含糊,不停地进出厕所。意识到自己身体出现问题后,杨大爷主动告诉了孙浩和护理人员。他积极配合治疗,在专业康复师的帮助下,休养两月后,虽行动没有此前利索,但生活已恢复自理。

重新恢复身体健康的杨大爷继续坚持着参与集体活动。在一次孙浩带领老人开展的 “时事新闻大放送”活动中,每个老人要分享一条在电视、广播、报纸上看到的新闻事件。一位老人分享的一条特殊的新闻,2020年4月,一位武汉女孩的父亲因新冠肺炎去世,她将父亲的遗体捐赠,希望通过医学研究帮助人类早日战胜病毒。听到这,杨大爷若有所思。

几天后,杨大爷找到了孙浩,表达了他希望死后捐赠遗体的想法。孙浩感到震惊的同时,也被深深感动了。“让一个原本对生活没有任何信心的古稀老人做出一个也许是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在老人看来,这也许是对整个社会善待他的最好报答。”

从2013年到现在,已有八名老人完成了遗体捐赠申请书的签署,已有四名老人完成遗体捐赠。“这也许就是社会工作的力量吧。服务对象被帮助之后,也想着回报这个帮助他的社会。”孙浩感慨到。

济南小伙帮扶六旬出狱老人融入社会,“他想死后捐赠遗体”

孙浩为老人们开设阅读书坊

除服务老人外,年满18岁的心智障碍人群也是他关注的对象。面对着这群暂时无法融入社会的“大孩子”们,孙浩尽心照料着他们,带他们一起唱歌,给予他们大家庭的温暖。“从2012年开始吧,最初是一个人,后面多起来了,每年有十五六个孩子来到福利院,但绝大多数都是失能的服务对象,很多大孩子刚来的时候,还处于半自理状态,经过福利院的精心照护和社工的专业服务,现在已经有一些能够转变为自理服务对象了。”

“他们不能一辈子就这样了,特别是几个能够自理的服务对象,总要想办法进入到社会中,开启自己的人生。”看着这群朝气蓬勃的大孩子们却只能待在福利院里,孙浩觉得很心酸。为了帮助他们掌握安身立命的本领,孙浩和团队成员开设了文化班、电脑班,教给他们编草席、编马扎,为他们建立爱心烘焙坊,提供学习烘焙的机会,还联系了蛋糕生产厂家帮助他们去应聘工作。

如今,孙浩在这份从事了近12年的工作中感受到的是深深的成就感。助人之余,他也有着许多收获,“书本上学的东西总是有限,通过实践我才意识到找准服务对象的需求,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工作中,他会区分好不同群体的服务特点,针对具体对象给予个性化服务。

这份令他幸福感满满的工作,他打算继续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