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社工、大能量:湖北社工的抗疫之路

来源: 社工抗疫之声 秦琴    时间:2020-03-04   点击:3587

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面对毫无准备、毫无经验的社区防疫之战,整个武汉乃至湖北陷入一片紧张气氛之中。古人云,“患难识人,泥泞识马”。危难之时,一群湖北社工凭借其专业敏感性走上了充满着各种未知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抗疫之路。

最早投入战斗的是武汉市逸飞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陈兰兰、武汉市泽霈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吕莹、武汉市爱熙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汪洋和张可可、武汉市武昌区郦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陈红莉,武汉市汉阳区莘升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贺慧娟,武汉市汉阳区清露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赵杨阳,还有湖北荆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徐勇。他们以志愿者的身份,一方面在线上发起成立了武汉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疑似症状者及居家隔离者援团,通过微信群给病患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另一方面在线下发起成立了运送物资和接送医生的志愿者服务队伍。这些看似微小的行动就像一只美丽的蝴蝶,扇翅之力虽小却给湖北社区防疫带来了巨大的能量之源。

一、链接了全国各地的社会资源

湖北社工的“线上线下抗疫行动”引起了以中国社科院杨团老师为代表的“京鄂iwill志愿者联合行动组”的关注。1月28日,联合行动组在1000多名志愿者中选拔出140多名专业志愿者,与武汉市逸飞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合作,派遣专业志愿者进驻武汉当地隔离居民微信群中,开展社会心理科普、新型冠状病毒防疫知识讲座进行情绪疏导和心理应激干预。同时,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面向全国百强社工机构招募,为武汉线上服务派遣优秀社工督导,解决了资深社工志愿者的难题。还有,在北大六医院马弘和长沙湘雅医院谢丽华的协助下,组建了两个医务志愿者后备群,招募医务志愿者五百余人。心理志愿者方面,除北京社会心理协会之外,武汉社工还对接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河北心理协会、北京大学心理系、等多家组织或机构,保障了志愿者的资质和素养。三类志愿者,进行模块化搭配合作,大大提高了综合服务的效率。可以说,从社会招募到系统合作和整建制合作,武汉社工不仅为湖北疫区的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社区居民抗击疫情提供了全新的社会服务模式,为未来相关工作打了基础,更为重要的是为湖北抗疫行动链接了全国各地的社会资源,显示了战时状态下社工的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统筹能力。

二、整合了湖北抗疫的专业力量

在专业志愿者得到保障前提下,湖北省各社工机构联合行动,积极对接线下资源,打造针对性服务平台。首先响应支持的武汉市汉阳区各社工机构,他们以汉阳本土社工为基础,招募医务和心理志愿者成立面向汉阳区的线上服务群;逸飞社工在前期机构街道社工项目服务的基础上,一次性组建了面向江岸区、硚口区、经开(汉南)区、东西湖区、青山区(二群)的线上服务群,随后扩展了仙桃、鄂州线上服务群;爱熙社工组建了青山区服务一群;泽霈社工组建面向武昌区的线上服务群。武汉楚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和武汉博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两家机构也携手发起面向武汉市医务人员的线上守护行动。华中师范大学祝平燕、华中农业大学陈红莉、华中科技大学任敏、爱熙社工汪洋也纷纷开展线上援助和线下物资对接的工作。至此,武汉社工抗疫服务初具规模,一条是面向社区及居民;另一条是面向医护人员。与些同时,湖北其他地市州也在武汉的带动下开启了抗疫之路,武汉市武昌区郦民社工(在蕲春)、恩施州毕兹卡社工、孝南益邦社工(在孝感)等十多家社工机构积极组织各类线下疫情防控、物资筹备、捐赠转运、人员接送、救助服务等工作。自此,湖北省地市州的线下服务与武汉社工的线上服务相互呼应,专业力量得到了整合,湖北社工参与抗疫工作也初具规模。

三、探索了社区抗疫的可行模式

社区抗疫之战是艰难的,但只要敢于尝试,勤于总结,就一定能找到本土最优的抗疫路径。联合行动组在首先构建了自上而下的“三群联动的专业志愿援助模式”,即组建社区群(大群)-小组群(中群)-个案群(小群),分类别进行线上专业援助。在推行过程中,经过行动组专家学者的不断优化,在不同层面推出了陈兰兰的“自下而上核心援助群模式”、郁之虹的“2+3抗疫模式”以及秦琴的“三·三联动社区防控行动”。而随着疫情的发展,方舱医院隔离措施出台,在湖北省社会工作联合会王卫民、湖北省肿瘤医院肖燕以及武汉理工大学秦琴的指导下,湖北荆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编写了《“方舱医院”社会工作志愿服务指引》,并通过江汉区友谊青少年空间及武汉市泽霈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在方舱医院的实践进行了修订,《“方舱医院”社会工作志愿服务指引(第二版)》更具有了操作性。总的来说,虽然这些模式在一定意义上属于理想类型的抗议模式,还有待在抗疫实践中的不断检验和完善,但这些模式的推出第一时间为湖北的社区防疫行动提供了专业指导。

四、推动了线上服务平台的发展

湖北社工的线上援助行动得到了广泛认可,志愿者招募爆满,但社会志愿者专业资质、服务能力、管理调配等问题对于组织行动来说都是全新的挑战。面对这一难题,湖北社工联合“京鄂iwill志愿者行动组”,利用湖北荆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已有平台“社工识堂”迅速组织针对性的志愿者直播培训,仅第一期培训累积观看次数就达到17085次,这使社工主导的线上综合服务开展走向规范化和流程化,如董毓慧(前非典时期医疗队队长)、贺慧娟(汉阳莘升社工)、范平雨(深圳社工督导)是进群三天但已经快速成长起来的三类志愿者代表,分别介绍了线上医疗咨询、线上服务社群管理和社工服务和个案管理的实务经验和规范。此外,培训还得到了北京博能基金会的大力支持,后期一共开了8个系列课程,为志愿者快速学习成长提供了保障。在四类人群进行分类救治实施以后,湖北线上服务方向就转向了“生活正常化”和疫情后期的心理援助。武汉逸飞的曹丽欣和陈琼通过“社工识堂”对居民开展“生活正常化”的各种辅导,如健身、瑜伽等线上课程。同时,华中科技大学(行走的社工团队)与武汉大学(社工共振团队)联合多家高校开展了“面对疫情,如何应对哀伤”的线上课程。这些行动都极大地推动了社工专业线上服务平台和能力的发展。

五、激活了“社区+物业”的抗疫基层治理

湖北社工抗疫行动中最值得称道应该是社工作为社区精英激活了“社区+物业”的抗疫基层治理。我们都知道,“社区”和“物业”是抗疫行动中的两大基层主体。这两大主体的相互配合和协调是社区防疫的重要基础。武汉市爱熙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汪洋成功地践行了“社区+物业”的抗疫基层治理模式,即以专业社工为社区精英,整合“社区”和“物业”的力量进行分工合作,“社区”负责患者转运和隔离的社区公共事务处理,“物业”负责社区居民生活物资购买等生活常态化的社区公共事务处理。应该说,疫情爆发之前,作为社工的汪洋就已经引导居民在所在小区万科金域华府搭建了社区+物业的社区网路平台,微信群几乎容纳了全部社区居民。这一看似草根的行动,在整个社区抗疫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一方面,建立了“社区”和“物业”的天然链接与合作关系,另一方面,促进了社区居民配合政府自我管理、自主抗疫的能力提升。

抗击疫情一月有余,每个湖北人眼里都充满着一种“抗争、感恩、期待”的神色,每个湖北社工心中都更是激荡着一种“倔强、坚强、勇往直前”的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在23号讲话中强调:要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支持广大社工、义工和志愿者开展服务。总书记的话为我们的“倔强”、我们的“坚强”、我们的“勇往直前”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疫情还在继续,我们一刻也不能松懈,“小社工,大能量”,湖北社工在行动。

作者信息:秦琴,武汉理工大学教授、湖北荆楚工作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