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心关爱·进百城”大型公益工程“校园行”项目在京发布
12月24日,“心关爱·进百城”公益工程校园行公益项目在第十届中国社会建设论坛的平行论坛“第十届社会心理服务论坛”发布。该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社会建设研究院、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清华大学社会治理与发展研究院、北京市社会建设促进会联合主办。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赵蓬奇出席发布仪式
赵蓬奇理事长从项目背景、内容、实施三个方面,对“心关爱·进百城”大型公益工程“校园行”方案做了介绍。他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心理素质的培养以及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部分中小学学生由于心理问题而导致的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罪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甚至危害家庭和社会。因此,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非常重要。加强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2023年04月20日,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发布《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通知特别要求各类学校“规范心理健康监测,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测评,指导学校科学规范运营测评结果,建立‘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档案”。正是为响应这一号召,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心关爱基金联合多家科研机构、高校、媒体、企业、专家、社会精英等,共同发起“心关爱•进百城”大型公益工程之“校园行”项目。该项目计划在全国百个城市构建起中小学心理筛查预警机制,并在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里,每个省选择3至10个区县作为试点,以实施精准的心理干预及家校协同。最终形成国家案例,成为中国社会建设框架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进程的样板。
赵蓬奇理事长表示,“心关爱·进百城”公益工程“校园行”方案包含《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测验》、《中小学教师危机干预培训》、《青少年常见问题解决办法<教子良方>有声读物》三项内容。“心关爱•进百城”“校园行”公益项目结合多学科的专家智慧,运用先进的心理测评工具和技术,对中小学生进行全面的心理筛查。通过筛查,可以及早发现学生中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为后续的精准干预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该项目还将重点推动家校协同干预模式。通过为家长和学校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培训,增强他们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认识和应对能力,从而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格局。“这一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我们更加精准地了解和解决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赵蓬奇理事长表示,“家校协同的干预方式也将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加全面的支持。”
赵蓬奇理事长希望更多的地方教育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到校园行公益项目中来,为构建“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贡献力量。未来,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号召,发挥基金会和心关爱基金的优势,不断提升专业心理服务能力,结合社会工作特点,与各界一道,以新时代的新要求为努力方向,共同为构建我国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实现人民幸福美好生活需要为追求,做出我们的努力和贡献。
据了解,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心关爱基金(简称中社心关爱基金)是由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设立的全国首支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心理行业健康发展的专项公益基金。项目自开展以来,收到200多家单位的项目申请,实地考察、调研近300人次,与教育部、高校、科研机构等16家单位合作科研项目近20项,专家项目研讨会100多场,制定、研发体系建设并具体实施100余项。为了保障服务的时效性,多次实地考察,并获取抽样调研数据100000余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已在北京市、江苏无锡市、深圳市坪山街道、山东省五莲县等多个城市启动,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打造出了诸多案例样板。
(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心关爱基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