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佳优秀案例】从家庭支持到个体改变,社工助ADHD儿童重获爱与接纳——2020年度深圳“十佳”优秀社会工作案例故事

作者:深圳市社会工作者协会   时间:2021-03-16   点击:2322

image.png

2019年9月,6岁的小雨(化名)带着好奇和期待,正式踏入一年级,成为了一名小学生。但就在开学两周后,学校老师多次向小雨父母反馈:小雨在课堂上经常会突兀的发出声音、不遵守课堂规则、回答问题时答非所问、无法专心以及学习困难等等。孩子的问题像雪花一样接踵而来,小雨妈妈每天心惊肉跳,神经崩得紧紧的。明明在生活中活泼可爱、贴心温暖的孩子,上学后怎么就变成了这样呢?会不会是孩子智力有问题?小雨妈妈很难接受这个设想。


小雨妈妈每天在孩子身后拼命鞭策,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威逼利诱”、情绪暴躁的情况,但情况却没有丝毫好转,小雨在妈妈的严格管教中越发退缩,越来越沉默。老师觉察到孩子的状态越来越差后,求助了已经在学校驻校工作了8年的社工郭影,希望她能够介入帮助小雨。


image.png

郭影在学校社工领域具有多年的服务经验


郭影是由深圳市北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派驻学校的岗位社工,是北斗机构在教育领域的负责人,在儿童、青少年服务方面有着丰富的专业经验。在了解了情况后,郭影约小雨进行了面谈。郭影根据自己的实务经验,初步评估了服务对象的问题——不是家长及老师所怀疑的智力问题,而是有可能存在注意力方面的障碍。


小雨这种情况需要专业的诊断及帮助,于是郭影联系了小雨的父母,但初始专业信任关系的建立却并不顺利,孩子妈妈极度焦虑,孩子爸爸试图逃避并掩盖问题。家庭内部冲突严重,比起解决小雨的个人问题,郭影认为,小雨的整个家庭更急需帮助。


image.png

郭影为小学生进行自我保护情景模拟


郭影很清楚,接受专业诊断及帮助是这个家庭迈向改变至关重要的一步。但如何做通思想工作呢?郭影通过平衡情绪四部曲:觉察—接纳—表达—转化,先让小雨妈妈觉察到自己已经陷入了负面情绪的漩涡,然后通过倾听、陪伴、输入希望、集中焦点等专业技术引导鼓励其直面痛苦和现实。经过辅导,小雨妈妈终于鼓足勇气,主动带小雨去专业医院做了诊断评估,经评估,小雨被诊断为注意力缺陷障碍(ADHD)。小雨父母终于明白了孩子的问题不是智力、态度的问题,而是孩子遇到了不受自己控制的障碍。



除了专业医院的干预,家校的支持也很重要。郭影开始帮助家庭建立支持系统,在小雨的问题上,妈妈承担了更多的压力,相反,爸爸则表现的若无其事,游离在家庭的边缘。而因为父母的焦点及注意力大多数放在儿子身上,小雨的姐姐感到缺乏被关注和理解,姐弟之间关系紧张,经常指责弟弟。比起注意力障碍问题本身,家庭的压力给小雨带来了更多的破坏性能量。郭影觉察到这一情况后,利用家庭会谈,深入小雨家庭,通过为每一位家庭成员布置指定任务,让爸爸增加亲子互动,帮妈妈分担责任及释放压力,让女儿的情感需求被看见,帮助一家人重新回归到本来的家庭角色位置。


image.png

开展儿童性教育成长系列课堂


在小雨的家庭结构慢慢回归应有的状态后,郭影进一步为整个家庭提供专业支持,鼓励父母学习和注意力缺陷障碍孩子正确相处方面的知识,安排小雨妈妈每天和社工在线上打卡,分享孩子当天做得好的一件小事,鼓励她从正向特质的角度去挖掘孩子的优点,同理孩子的障碍,增强孩子的自尊。郭影同步针对打卡情况进行肯定反馈,鼓励整个家庭系统形成正面解决问题能力,让“爱的连接”在家庭系统中形成良性循环。



经过长达9个月的跟进服务,小雨的注意力障碍情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家庭关系也变得非常融洽了。结案评估时,小雨妈妈对郭影说:“现在(我)一点都不焦虑了,陪着孩子慢慢成长吧”“您是我们家的贵人,帮助我们太多了!”小雨的父母从初始的崩溃,到勇敢面对现实,到主动寻求改变,经历了巨大的成长蜕变。小雨在家庭成员的支持下,也拥有了非常大的进步。


image.png

通过课堂分享助力学生们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小雨的个案并不是特殊的个例,大部分患有注意力障碍的孩子,在评估确诊之前都会被贴上“调皮”、“品格问题”、“难以管教”等负面的标签,他们长期生活在指责、批评的环境中,慢慢变得失去自信与希望,甚至自暴自弃。郭影认为,如果我们仅仅关注孩子们的障碍,那么他们的内在优势和能量就会慢慢消失,我们只有用正确的方法去看待问题及积极应对,才能够为注意力障碍儿童重新勾画生活的新蓝图。

 

 

案例名称:分心不是我的错——结构性家庭治疗模式对注意力缺陷障碍儿童的运用

案例作者:郭影 刘翠

推荐机构:深圳市北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