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工是如何参与疫情防控的?
连线对象:
张静 上海市民政局职业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处处长
范斌 上海市社会工作者协会会长、华东理工大学教授
以下是本次连线的精选内容: 提问:疫情发生后,上海市民政局是如何来动员社会工作者积极做好专业服务的? 张静: 社工专业组织都会具有非常高的专业敏感度,大年初一,我们动员上海市社会工作者协会(20号公益基地)启动组建“战疫情-上海社工应急服务团”,他们整个团队都在第一时间及时响应主管部门市民政局的动员令。 市民政局发布的《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上海社工专业服务行动方案》,号召具有助理社工师以上或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学历以上的社会工作者、有心理咨询经验500个小时以上的心理咨询师等专业志愿者,报名加入战疫情-上海社工应急服务团。 上海社工应急服务团平时常驻50位专业的社会工作者,面对大规模疫情,第一时间被唤醒,动员令发布后,初二就有200人在线上报名,1月25日开始至今,上海社工微信公众号在范斌会长的带领下,由专家团队撰写《新型肺炎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指引》、《型肺炎疫情的防护和资源手册》、《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分群体社会工作服务指南》,连续在上海社工公众号上不间断地进行发布和报道。协会还建立专业的督导队伍,对社会工作者提供的志愿服务提供专业指导。 提问:从春节期间到现在,参与社区防控,心理干预以及各项社会工作的活动人次和服务项目次数的具体数据? 张静: 陆续边工作边做统计,社会力量源源不断地持续注入。据不完全统计,根据不同的社工条线,主要有: 医务社工:东方医院、第一人民医院、第九人民医院、复旦儿科医院,还有儿童医学中心以及曙光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等,包括疾控中心,按照他们自己的职能,再加上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做了大量的工作。 司法社工:比如自强、新航还有阳光,运用专业理念做好应急志愿服务,如高速路口的支援、社区防控的支援以及其他防控工作。 上海社工服务团的成员,现在群里有200多人,同时还有400位社工和心理咨询师服务于安馨热线400-680-5065,给予所有的群众个人、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还有志愿者等一线人员专业的心理支持。协会还发布了针对性的《以志愿者为对象的社会工作服务指南》。 现在本市有603家社工专业机构、十几个区社工协会、230多个志愿服务组织、还有6000多家公益基地。全员动员,全员参与,全员服务,实际上没有特别确切的数字,每一位社会工作者几乎都关注或投身到疫情防控的志愿服务中。 提问:在疫情期间,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和特别感动的瞬间,能不能和我们分享? 张静: 很多感人的故事,就拿公益基地举例,按照市民政局下发的有关的通告精神,各有关单位须依法有序开展疫情防控应急志愿服务。奉贤一家口罩生产厂家,急需志愿者的时候,2420号公益基地帮忙招募专业的志愿者,第一时间在公益上海平台上发布了招募信息。虽然每天招募要上百人,但是报名火爆、一岗难求。没有报上名的志愿者驱车100多公里跑到现场,但根据专业社会工作者的要求,很多被婉言劝退回去。 那个时候,社会工作者、基地管理人员都特别的感动,感觉非常暖心。在公益上海平台上,只要专业的社工志愿服务岗位上线,立马被一抢而空。在感动的同时,我们也不忘告诫社工和志愿者,一定要安全第一,要在帮忙不添乱的情况下,做好特殊形式下的志愿服务,做好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 如果单位需要专业的服务,可以拨打上海市社会工作者协会的安馨热线400-680-5065。如果需要招募专业的志愿者,就创建成为上海公益基地,规范设置公益岗位,依法招募志愿者,专业开展志愿服务,而“上海社工应急服务团”可以作为规范服务的样板。 提问:专业的指导手册和服务指南,有些什么样的内容? 范斌: 大年初一协会发出招募令以后,就做了一系列手册和指南。 比较重要的有《新型肺炎社会工作服务手册》,《新冠肺炎分群体社会工作服务指南》,《新冠肺炎防护与资源手册》等。在疫情防控阶段,《新型肺炎疫情防控社会工作服务手册》是个总手册。接着有很多分手册,针对新型肺炎患者、一线工作者、医护工作者、一线社区工作者以及居民、弱势人群如何进行服务,目前有《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分群体社会工作服务指南 第一部分》、《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分群体社会工作服务指南 第二部分》,还出了《以志愿者为对象的社会工作服务指南》。一般在灾难出现的时候,一般都会出资源手册。这次协会发布的《新型肺炎疫情防护和资源手册》点击量最大。 举一个例子,说明这些手册到底有什么作用。 新冠肺炎疫情有特殊性,社工同仁如按照以往的方法去服务,服务过程中发现有不适用的,甚至于负面情绪太多,没办法控制方向。手册中建议一线社会工作者通过线上工作坊开展服务,一线社工觉得特别有用,纷纷表示这个手册非常及时。 提问:社会工作者要面对各式各样的服务对象,作为社工协会如何帮助他们去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范斌: 首先就是培训。社工服务手册当中有一条生命第一、保护自己、专业服务、尽责社会。社工要有防护的基本常识,在没有在防护的情况下,不能贸然的去跟疑似患者或者居家隔离居民进行面对面的接触。 在服务过程中要密切注意自己的身体情况,特别提醒社工在服务过程当中,避免感染。 要有服务的范围和责任,协会一定会引导社工去做到。在服务过程中,在服务过程中,协会除了会进行服务对接、资源连接,服务跟踪、督导等服务,还要保护社会工作者的安全。 这个时候不是勇敢无畏就能够达到很好的服务效果的,保护自己才能保护其他更多人,提供更多的专业帮助。 提问:社会工作者逐渐面对复工,要去帮助受助群体,工作模式有什么样的转变吗? 范斌: 有转变,手册中专门提到信息化,信息化就是有很多服务,比如线上服务,通过微信群、微信一对一、电话、网络平台等...目前还有心理支持服务热线,每天早晨6:00~晚上23:00,甚至于晚上只要有需求,再晚我们的社工都有人回复。 目前社工已经对接集中隔离居民服务、居家隔离观察点的服务,另外针对医护人员、普通病患和疫情患者,都在有序地开展心理支援服务。 提问:从社会工作的角度,提一点社工以及居民在配合疫情防控方面的建议吗? 范斌: 首先就是做好宣传指引,根据需求调研以及排摸的情况,发现有不少居民对疫情的重视程度不够,不太清楚政府信息来源,以及如何获得正确的信息。 要提醒社工和居民,向全社会呼吁: 第1点:重视疫情不松懈, 第2点:调节情绪安下心, 第3点:上海社工在身边, 第4点:守护上海共抗“疫”。 我们用服务守护上海, 我们社工与您在一起。 来源:上海社工